当前位置:首页> 商务学术交流

我国成为最大货物贸易国之后的首季出口:本不该是负增长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贾怀勤

一、问题出在同比基数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万亿元、进口2.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7%6.1%1.2%。另按美元统计,同期进出口总值9658.8亿美元,下降1%。其中,出口4913.1亿美元,下降3.4%;进口4745.7亿美元,增长1.6%。可见,出口下降是招致进出口总值下降的拉动因素。

贸易值增减变化可能来自两重原因:一是影响贸易行为的市场因素,此为根本;二是对贸易行为的测度,此为表象。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总值表现为负增长,要么是外需疲软加我国商品竞争力不足,要么是统计上除了毛病,或者两者叠加。

从其他来源的信息看,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外部市场的需求正缓慢复苏,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急剧减弱。据海关总署统计司郑跃声司长说,“去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存在一些特别的因素,推高了同比基数。如果剔除这些因素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合理的区间,不能简单得出外贸出现衰退的结论”。这是对统计方面存在问题的一个委婉的说法。

二、对“特别因素”做何理解?

2013年第一季度的“特别因素”发生在内地对香港的出口上。1月份和2月份的对港出口同比增长率本来已经很高,而3月份的同比增长率奇高,达到92.9%,系19953月以来所未见。由于中国春节与公历日期的前后窜动,人们通常不单纯研究12月份的数据,往往把前3个月的数据合并观察。2013年第一季度对香港出口的同比增长率高达74.2%

对于2013年第一季度对香港出口同比增长率严重偏高,专家和媒体质疑数据中“存在大量水分”。410日,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中国贸易数据的质疑从几个方面做了解释:

第一方面,是内地和香港统计做法上的差异。货物在内地海关通关时,海关不知晓其终达国,只知其发往香港,故统计为出口香港;而货物在香港通关时,海关知道其最终输往其他国家,这笔货就不列为自内地进口。这被认为是造成内地与香港的统计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方面,是近几年来跨国企业的物流配送变化。随着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加速,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加工的空间距离在加大,使上下游企业的供货可以更多的选择通过香港来完成,这也就相应拉高了内地对香港出口的增速。此外,一些在香港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库转移到了比邻的深圳地区,跨国公司的物流配送和分拨中心还在香港。但由于香港仓储费用比较高,所以就把仓储中心的仓库放在了深圳,这样的话,他配送和分拨的货物在香港和内地的调拨也比较频繁,这也在拉动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速的提高。

第三方面,才是有些媒体报道的“一些企业通过货物的出口带来资金的流入,来套取内地与香港人民币利差”。郑跃声表示,下一步海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作进一步更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彻底理清对港贸易超常增长的各种原因,并在必要时候视情况所需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郑跃声说:“列入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的每一个美元都可以找到一份实际存在的报关单与之相对应。”

59日,商务部召开“外贸结构调整”专题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统计数据总体上是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有关质疑将有相应管控措施去规制。

应该说,上述反常表现的确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并采取了相应措施。经过56月的走低调整之后,7月份开始,对香港的出口逐步进入了平稳上升时期。

2014110日,郑跃声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他除了重申签署解释外,还坚定地表示官方不会对2013年数据进行调整。

郑跃声所讲四个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因素,第二方面是产业本身的趋势性因素,如果它们起作用,就不仅是推高第一季度出口的问题,应该是对全年各季度都推高。只有第三方面可以是临时性因素,能够被“相应措施”所抑制,使得5月份以后的出口数据区域正常。

海关遵循国际组织关于货物贸易统计的一系列规定对通关货物开展统计,而这一系列规定中的首要原则就是物质资源量增减原则:凡引起一个经济体物质资源量增加或减少的贸易就属于国际贸易统计的范畴。贸易数据的合法性即由此而来。今年11日,《第一财经日报》就中国货物贸易总值超过美国问题对我电话采访。而后该报在13日、13日和17日的三篇报道中都引述我的这段话:“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进出口单据正确、依法统计,就没有办法修正已经有偏差的数据,除非修正海关统计制度本身。”对此,我要指出,那天采访累计时间达2小时,我所讲绝非就这么一段话;所引话语与我本意有微小出入,因为文字没有经过我的核实。我的话有3个意思:首先,我肯定海关数据的合法性。其次,(2013年前4个月对港出口)数据有偏差。再次,目前海关统计制度对数据适用一次性发布程序。言外之意是应该考虑采用二次发布程序,允许经多方核查后对第一次所发布的数据做出调整,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统计上的通行做法。

三、排除“特别因素”,测度是什么结果?

依据现行海关统计制度,已发布的数据是最终结果,不可调整。作为研究,我们不妨对201314月的对港出口试做一番调整,看看它对中国货物贸易“登顶”和“登顶后”的第一季度同比增长率有什么样的影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0144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剔除2013年同期对港贸易异常高基数的因素,按美元计,一季度出口和进口实际增长4.6%9.6%。”,依据这两个增长率,可以倒算出经调整的2013年第一季度内地对港出口值、进口值和进出口值。进而测算出“特别因素”导致的2013年第一季度贸易值的虚增数。具体数据和计算见表1

1       2013年一季内地与香港贸易值虚增数的测算(单位:亿美元)

 

出口值

进口值

进出口值

2014第一季度发布数据

4913.1

4745.7

9658.8

倒算的2013年第一季度数据

4697.0

4330.0

9027.1

2013第一季度发布数据

5089.3

4653.5

9742.8

2013第一季度虚增额

392.3

323.5

715.7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司新闻发布会(2013.4.102014.4.14),商务部新闻发布会(2014.4.17)。

2013年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并未发现存有“特别因素”,所以全年进出口总值只受对港贸易的影响。从原来发布的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中,扣除715.7亿美元,调整后的进出口总值约为4.09万亿美元。这一数字仍比美国的同期可比数据多0.18万亿美元,因此不影响中国货物贸易总值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的结论。

四、中国货物贸易前景展望

高虎城部长在《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一文中说:“登顶之路,殊为不易。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为艰难。”

2013年初,在辨析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是否已经超过美国时,我提出了一个概念,称“中国贸易额时间序列和美国贸易额时间序列的交叉临界状态”。如图1所示,从中国“入世”一直到2012年之前,美国货物贸易额在高位运行,中国货物贸易额在低位运行。此时统计口径的些小差异不影响美国贸易额大于中国贸易额的结论。然而低位运行的中国货物贸易额高于高位运行的美国贸易额,如不发生特殊情况造成趋势逆转,中国贸易额曲线一定会与美国贸易额曲线相交,然后居高位运行,美国贸易额反过来居低位运行。而2012年恰进入了两条曲线交叉的年头。在这个临界状态下,统计口径的些小差异就引出美国贸易额与中国贸易额孰大孰小的不同结论。美国商务部关于货物贸易“一门三数”:国际收支口径数据、普查局口径数据和世贸可比数据。以前美国争议的问题,到了2012年就起了争议:只有按世贸可比数据,中国才低于美国。2013年情况有发展,按世贸可比数据,中国超过美国,是否就走出了交叉临界区呢?恐怕不能肯定。按调整后的数据,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总值比美国多出2100亿美元,相当于20天的业绩。这还不是特别显著的差别。要想坐稳世界第一的席位,还有继续努力,况且我们还面临着做强贸易的艰巨任务。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街
                 14号富瑞苑公寓2层
    邮 编:100061
    电 话:(010)65265649
    传 真:(010)65239338
    联系人:史雪伶
    Email:kjxhhy@163.com